惠安县:三维发力推动城市高质量更新 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日期:2025-10-24 10:35 来源:惠安县住建局 浏览量:

  城市更新是破解空间资源瓶颈、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发展质效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惠安县紧扣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立足城市发展方向与资源禀赋,坚持“新老并重、内外兼修”,着力推动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质。

  老城蝶变
  在保护中延续烟火气

  围绕“留、改、提、拆、建”五篇文章,以“绣花式”改造实现老城空间焕新与活力再生,让老城区既有烟火气,又有新气象。


  片区改造“全更新”

  重点推进惠泉、西苑、一中分校三大片区约3482亩改造,总投资约120亿元;创新采用预签协议模式,高效完成6548户居民回迁安置,片区内同步高标准配建办公、教育、商业及生态等设施,推动区域功能完整性、宜居性显著提升。

  老旧小区“微更新”

  聚焦县城老城区域,探索推行“居民点单、社区协同、政府赋能”机制,对老旧小区实施“一小区一策”精准改造,内容涵盖楼道修缮、管线规整、停车位扩容、外立面美化、休闲连廊增设等微更新项目,2020年以来改造老旧小区121个,累计投入1.05亿元,成功实现小区环境“小而美”、功能“精而活”的转变。2023年获评福建省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绩效优异县(市)称号。 

  名城文脉“活更新”

  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振兴”为发展蓝图,打造净峰镇西头村、东桥镇大吴村省市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村庄典型工程,助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崇武水关特色文化街区、辋川二里古街海丝文化特色街区,创优历史传承与文商旅融合新品牌,崇武镇入选全国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保护提升辋川镇峰崎村华侨建筑群,形成特色风貌展示区,实现文化保护与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

  新区崛起
  在拓展中塑造新标杆

  新城区建设以“功能完备、能级跃升”为目标,聚焦空间拓展、设施完善与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新片区。

  打造融合发展“新生态”

  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18057套、人才房1034套,打造“五圈合一”人才社区;以社区为最小单位构建“15分钟生活圈”,完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盘活零星地块和闲置空间,新增一批社区口袋公园和健身场地,持续提升居民居住品质。

  策划串联成景“新廊道”

  构建“三纵两横、多点呼应、向外发散”的全域福道,全长55公里。重点投资9600万元,打造以林辋溪沿线改造为核心的1.98公里溪滨福道样板工程,串联水系、公园与社区,织补生态斑块,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实现生态、功能、空间有机融合,辐射覆盖7个行政村、28个小区、6所学校,总人口约6.8万。

  推进城乡一体“新布局”

  开设城乡公交线路44条、实现村村通公交;实施供水、供电“一户一表”改造,投入1.5亿元推动生活垃圾中转市场化管理;投入8.27亿元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在公交、供水、供电、污水及垃圾处理等领域实现“城乡一体化”覆盖。

  文化铸魂 
  在浸润中提升硬内核

  以文化为核心纽带,统筹文明创建、文旅融合与生态文化建设,让城市更新既有“筋骨”更有“灵魂”。


  以文明创城铸魂

  秉持“为人而创、为城而创、为惠安发展而创”的理念,围绕“四个全”(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全程创建)工作法,十年不辍,在城市发展中持续深化文明创建,讲好人民城市故事,于2024年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以业态融合焕新

  积极推动“惠女、惠雕、惠建”三大文化品牌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了“保护—转化—共赢”三重跃升。“‘惠女秀风采·匠心承非遗’体验游”获评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惠安女服饰、惠安石雕入选第一批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项目,崇武镇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及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 

  以绿色发展筑基

  把握“三线”示范项目创建契机,按照“国企+土地+金融”整合模式,建设科山公园“双碳”示范基地,生态修复惠安路通、满山红矿山项目2.7万平方米,打造黄塘溪田园风光带,形成“一县一溪一特色”示范样板,2025年被列入省级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试点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