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小区的“幸福蝶变”

日期:2024-12-26 15:27 来源:泉州市住建局及相关县(市、区)住建局、中国建设报 浏览量:

  一个APP,缴费、报修全部解决;出房门,下楼梯,来到小区公共服务空间,“养老中心”“四点半学堂”“百姓书屋”等“一老一幼”文化设施一应俱全,看书、下棋、聊天都能满足;小区要建什么,管理哪里不够,小区议事亭里大家一起来议……今年以来,福建省泉州市的小区正悄然发生着蝶变,而这得益于今年开展的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区已成为各个社区的重要载体,小区安则社区安。而小区能不能安,物业管理是关键。泉州市在“物业小切口、民生大文章”核心理念引领下,将物业管理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凝聚各级各部门合力,深入开展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努力构建“幸福家园人人参与”工作格局,以物业管理“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工程”,有力增进民生福祉,让小区群众尽享“品质社区”。 

  选好管好业委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小区能不能管得好,业委会是关键。为此,泉州市把选好业委会和业委会主任作为加强小区管理的第一步。 

  为选好管好业委会,泉州市出台业委会工作制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小区管理规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为选好业委会主任,制定主任人选参考标准和“正负面清单”,将主动摸排与“海选”推荐相结合。 

  经过认真摸排,泉州市已建立近7000人的人才“储备库”,通过“交叉任职、双向任职”,推动“讲政治、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威望”的村社两委、在职或离退休党员干部“回家任职”,同时吸纳优秀业委会成员进入村社两委,形成“社村党组织+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各类组织”的贯通式组织体系。目前,全市现有住宅小区2265个,累计成立正式业委会1386个、临时物管会534个,组建率提升至72.9%,党员人数过半的业委会占比提升至61.3%,明年5月底业委会组建率将提升至80%以上。 

  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挂钩住宅小区牵头协调解决问题机制。累计发动2500余名科处级干部全覆盖挂钩小区,与业委会一起参与小区治理。 

  “挂钩干部带动行政资源下沉小区,通过每周列席‘五方联席会’、组织开展小区议事日、业主接待日、环境卫生大整治、微协商等方式,现场参与小区事务,对群众反馈问题‘吹哨即接哨’,精准化解问题。”泉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在挂钩干部的参与下,全市积极办好“10件实事”,共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口2.3万个,修复路面破损4.07万平方米、修复增设公共照明设施5.94万个、小区消防设施77个,修复绿地面积7.96万平方米,累计收存公共收益1.49亿元。 

  小区有了司法联盟 

  由安溪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法院、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消防救援大队等8个单位组成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司法联盟在隆恩公馆小区举行首个“业主见面日”活动,现场解答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吸引不少业主前来咨询。 

  “法院的主要职责是审判,比如有些拖欠物业管理费的业主,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来法院起诉的,法院首先是诉前调解,诉前调解不成的话,后面再立案开庭。”安溪县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钟辉煌说。为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县法院还建立“一小区一法官”挂钩机制,选派业务能力过硬、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正、副庭长,与涉诉案件较多、业主反映意见集中的26个小区建立挂钩制度,实施“一对一”的业务指导和法律帮助。 

  泉州市创新“1+8”部门联动机制,“1”是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法院、行业协会建立全省首个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协同解纷中心,设立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物业房地产纠纷调解室,调解物业纠纷196件;“8”是住房城乡建设局、法院、检察院、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局、司法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消防救援部门共同组建的物业管理司法联盟,通过“综合执法进小区”“三官一律进小区”“公益诉讼”等举措,联合整治存在的问题,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创新模式层出不穷:试点“社区领办红色物业”,由社区主动进驻、积极领办脱管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支持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带头履行职责,兜底承担安置房、老旧住宅小区等的物业服务管理,以“社区担当”“国企担当”带动居民自治。目前,已推动70个小区实现从“无人管”到“共治理”的转变。 

  物业管理有了标准 

  物业服务怎样才算合格?保洁有什么标准?泉州市围绕“四保一服”(保安、保洁、保绿、保修、服务)发布全省首部《住宅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制定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安全生产标准、物业项目经理和保安服务质量星级评价标准等,明确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收费标准等,同步探索实行差异化管理和准入清退机制,以物业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倒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质价相符”。以此为标准,目前全市已创建安全生产达标小区773个、星级物业小区891个。 

  在明确标准的基础上,泉州市发动社区居民、全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推动小区向“幸福社区”转化。石狮市试点“小公维金”模式,在物业管理费缴交时适当补充由业委会管理的房屋公共维修金;惠安县试点“友邻基金”模式,通过社区产业筹一点、居民群众出一点、辖区企业捐一点、党委政府拨一点等方式,破解小区自治资金保障难题。中共泉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也发挥部门力量,积极参与并联合文明办等8部门开展近邻志愿服务“八个行”(文明行、关爱行、健康行、文化行、健身行、职工行、青年行、巾帼行),目前,共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1800支,开展小区近邻志愿服务活动2500余场(次)。 

  此外,泉州市正研究出台《推进社区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围绕“组织、制度、标准、资金、管理、共建”六大体系,夯实强化物业项目经理管理、物业服务评星评级、盘活住宅小区公共资源等重点任务,利用三年时间推动工作走深走实,全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社区。 

  住宅小区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单元,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通过开展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让小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温馨、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正逐步呈现。 

  晋江市 

  创新物业服务机制  共建善治“美好家园” 

  晋江市深入开展住宅小区管理品质提升专项行动,通过创新“造血”机制与打造“善治”模式,促进小区治理提质增效,共建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造血”机制。建立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先享后买”机制,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属地镇街为老旧小区采购专业化物业服务,并对按时缴交物业服务费的业主给予补助,逐步培养业主为专业物业服务“买单”的习惯,破解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无人接手”问题。推行闲置国有资产“三方联营”模式,由国企、属地、社区(小区)“三方联营”,既解决国有资产闲置问题,又盘活壮大社区经营性收入、增加小区公共收益,反哺小区管理品质提升。设立“美好家园帮扶基金”,由晋江市慈善总会捐助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安排本级财政拨付500万元,重点支持老旧小区开展公益性建设项目以及帮扶活动,助推小区管理品质提升专项行动。 

  打造“善治”模式。落实小区物业管理精细化“硬考核”,以镇街全覆盖与部门差异化相结合考评为抓手,高频率、严要求考评,实现对住宅小区穿透式监管。同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对考评结果为“四星级”“五星级”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和项目经理给予通报表扬、推荐评优评先和信用加分;对考评“未达标”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采取限制、清退等惩戒措施。截至目前,已评定96个“五星级”小区、76个“四星级”小区,并清退8个考评“未达标”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聚力解决小区居民痛点难点问题,将小区消防设施、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整治列为“点题整治”和民生实事项目,每月调度会商、定期现场督导压茬推进,并通过申请公共维修资金、使用公共收益、业主筹集资金等方式予以保障。截至目前,52个小区完成消防设施整改、31个小区正在施工;今年新增3696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口,125个小区完成地下室、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迁移整改。开展“美好家园”小区创建活动,出台开展“提升小区品质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攻坚提升行动,按照改造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原则,选树一批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建成首批70个“美好家园”示范小区。 

  鲤城区 

  综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打造“全域幸福家园”样板  

  鲤城区持续开展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深化党建引领物业优势,夯实法治赋能基层治理,扎实推进物业管理提升“大会战”,奋力打造“全域幸福家园”鲤城样板。 

  巧施“联治妙策”,打破治理“局限”。制定《合并物业管理区域行政指导指南》,指导辖区“独、小、散”住宅楼宇合并管理区域。通过拆小并大、以有带无、分类整合等模式,推动725栋楼合并成55个联片物业管理区域,盘活整合小区资源,降低物业管理成本,解决收支不平衡问题,增强物业服务企业承接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的意愿。全区新增物业进驻服务面积265.77万平方米,新增出租丰巢快递柜30个,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500余个,增加施划停车位2565个,受益业主37597人。 

  善用“法治良方”,破解物管“瓶颈”。针对业主委员会组建难、物业服务企业引进难等问题,指定律师全程参与法务指导,细化业主委员会组建流程、完善失管漏管机制,配套出台13套程序指引及政策法律问答。持续用好司法联盟机制,建立物业管理联合执法快处机制,联合开展“执法进小区”行动38次,积极推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尝试“先服务后买单”物业管理新模式,构建物业服务“磨合缓冲期”,推动业主实现从“不缴费”到“主动缴”的良性转变。截至目前,279个住宅小区已有263个小区实现收取物业服务费、覆盖率94.27%。 

  精雕“立体画像”,注入红色“基因”。按照“小区类别、服务对象、治理力量”三个层面,综合考量房屋建筑形态、居民群体特征、辖区公共资源等三个维度,推行“一小区一案头册”,探索实施多样化分类治理模式。健全“区、街、社区、小区、楼栋”五级穿透式组织架构,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度,发动274个小区党支部、43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1772名“楼栋长”、2000多名在职党员,为小区居民提供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推动物业党建联建“矩阵充实”。 

  活化“三维矩阵”,提升服务质效。创新采取“三实”培训模式(实地、实景、实操),细化工程管理、物业维序、物业客服3大模块,组织13期物业从业人员培训,参训人次达1300余人,助力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同步启动鲤城区首届物业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12家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营造全区广大物业服务行业职工学先进、拼技能、创品牌、争贡献的良好氛围。 

  泉州台商投资区 

  以物业党建联建为钥  解锁基层善治新路径  

  泉州台商投资区把物业党建联建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持续夯基础、强机制、补短板,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三位一体”汇聚联建合力。以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理顺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关系。深化组织嵌入。推进物业服务领域党组织覆盖,实现小区党组织应建尽建、“三有”(有卫生保洁、有秩序维护、有维护维修)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红色业主委员会”覆盖率超过50%。深化力量融合。吸纳14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担任社区(村)党组织兼职委员,推动31名社区(村)“两委”、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兼任业主委员会委员,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协调运行机制。深化资源整合。把物业服务领域党组织纳入社区“大党委”组织架构,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物业服务领域党组织协同联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区“大党委”7个,推动成员单位资源共享110余项。 

  “逢七议事”激发共治活力。将每月7日定为“固定议事日”,广泛开展“微协商、微议事”活动。推动平台搭建。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近搭建民情茶室等说事议事平台46个,收集居民意见诉求260余条。推动事务共议。由社区(村)、小区党组织牵头,组织社区(村)“两委”、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和职能部门等召开“大物业联席会”87场次。推动实事共办。对联席会议定事项,由社区(村)、小区党组织牵头分解,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累计发动各方力量领办实施物业管理提升项目79个,开展“社工+志愿”联动服务49场次。 

  “质效联抓”力促落地见效。建立常态化帮扶、督促和评价机制,发挥助推器、风向标作用。联动处置解难题。针对社区治理难题,推动115名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小区,选派公安、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共46名执法人员包联重点小区,实行“吹哨报到”机制,联动解决违规搭建等问题47个。联动监督强落实。从“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中聘任义务监督员86名,对联席会议定事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线上载体,同步探索“云监督”模式。联动评价促提质。实行部门、属地、业主、专家“四方评价”机制,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价。通过以评促改,累计完成物业小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提升项目37个,打造物业服务嵌入社区标杆示范项目3个。 

  南安市 

  联合调解进小区  共筑平安和谐家园  

  南安市通过整合提升、优化服务、创新机制等方式,深挖物业服务企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潜能,聚焦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提高息纷止争能力,以完善联合调解体系赋能“全域幸福社区”建设。 

  “一盘棋”统筹谋划,持续强化对接。组建物业服务小区“司法联盟”,发挥南安市联合调解中心对全市矛盾纠纷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在原有联合调解“七对接一保证”基础上,深化“8+X”联动模式,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全面介入,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融合,统筹各类资源向调解阵地集聚,构建系统集成的矛盾化解“共同体”。

  “一条链”整体贯穿,持续完善体系。积极构建物业调委会、乡镇(街道)调委会、社区调委会、社区警务室、小区调解室五方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业主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民警、退休法官、行业专家等联动力量,形成全链条“红色物业调解”体系。全市设立小区调解室47个,现有专职调解员118名,物业纠纷专业调解员59名。

  “一站式”流程再造,持续提升服务。设立物业服务行业纠纷调解室。来访小区群众需要调处的,物业调委会派驻工作人员对接受理。根据纠纷调解的需要,指定调解员根据纠纷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调解。在市综治中心设立物业纠纷首席金牌调解工作室,抽调政策熟、业务精、调解能力强的资深调解员入驻,对较为复杂、涉及面广的矛盾纠纷,由首席金牌调解工作室介入进行调解。

  “一张网”矩阵出击,持续凝聚合力。结合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实行小区调解网格与综治网格等“多网合一”,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人员与每一个网格匹配。以楼栋为阵地,充分发挥“楼栋长”情况熟、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协助小区将矛盾纠纷化解职能延伸到各个楼栋,解决小区存在的问题,做到“琐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小区”。

  “一体化”系统推进,持续诉源治理。将矛盾纠纷调解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在纠纷调处中坚持以案释法、以案释理,每周公开2起“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增强广大业主的法律意识,达到“调解一件、普法一片”的良好效果。针对群众反映较集中的矛盾纠纷,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推动建立和完善一批相关体制机制。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探索“七个一”模式  建设舒心宜居小区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城市“四好”(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积极通过“七个一”工作模式,把小区打造成居民的舒心宜居家园。 

  做实党建联建“一件事”。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18个居民小区成立居民小区党委,下设小区党支部14个、楼栋党小组79个,小区党组织及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均达100%。在全区构建“区党工委—居民小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上下联动、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 

  织密小区管理“一张图”。实行“区领导+机关+国企+小区”挂钩机制,区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挂钩区内所有居民小区。目前,已推动全区居民小区纳入多个片区管理,设立网格并配强网格员。 

  拧紧先锋力量“一股绳”。选聘66名党员楼栋长,推动210名非公企业在职党员到居民小区报到,组建小区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协助解决邻里纠纷、楼栋安全巡查、助老助残等事务。 

  建好邻里服务“一中心”。以“党建+”邻里中心为引领,延伸建设“党建+”邻里服务站,构建“一中心多站点”服务模式;建立完善“邻里驿站”“邻里议事角”等微空间,推动区直部门与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推动51个服务项目下沉至小区。今年已开展日常维修服务、非遗亲子活动等115场次,惠及8000多人次。 

  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定期组织召开居民小区多方联席会,共同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难点堵点痛点。围绕民生问题,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推动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对13个消防系统损坏等小区,逐一“量身定制”整改方案,打造消防隐患整改示范小区。 

  推行综合法务“一热线”。协调人民法院、检察院,建立“联系、通报、会商”制度,通过设立法理驿站、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为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问题提供法律咨询、顾问聘请等一站式综合法务服务;组建物业领域联合执法专班,推动部门执法力量进小区;建立警保联动制度,切实保障业主合法权益。 

  推动安全管理“一专项”。组织开展物业服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和应急抢险演练,提升物业从业人员应急处突能力。启动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设专项行动,新增充电位797个。 

  泉港区 

  强化标准严把关  选优配强业委会  

  泉港区把党的领导贯穿业主委员会组建全过程,从人选物色、资格把关、能力提升、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打造规范有序、运行高效、业主信任的高质量业主委员会。 

  深入选人。深入宣传组建业主委员会的目的意义,提高业主知晓度、认知值和参与率。建立处级领导包镇街、科级干部挂小区、一般干部联楼栋制度,推动2200多名干部进社区入网格,摸清小区分布、住户实况和闲置资源。采取“三推荐、两回请”(即村居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楼栋长三方推荐,回请党组织关系在机关的离退休党员、在异地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小区业主)方式,全面摸排业主委员会成员合适人选,建立613名意向人选储备库。 

  从严把关。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聘请法律工作者,组成巡回指导组,制发业主委员会组建流程导图,为组建提供指导。出台业主委员会人选选配工作指引,为选配明晰“标尺”和“戒尺”。建立“双向进入、班子融合”机制,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等担任业主委员会主任,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进入小区党支部班子。强化“政治体检、素质扫描”,按照任职资格标准逐人衡量、综合比选,严格把好业主委员会人选资格关。 

  精准提能。编制《住宅小区物业管理50问》等实务操作手册,梳理业主委员会职责清单,促进规范化运行。采取区级示范、党(工)委兜底的方式,建立岗前培训制度,帮助新任业主委员会成员补齐能力短板弱项。开展业主委员会成员“体验官”活动,进行实地拉练、现场观摩、一线问计。 

  强效监管。试行“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共治机制,分类组建业主监督小组,通过业主委员会任前评价、履职情况向业主公示等方式,督促业主委员会更好履职。建立村(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发挥业主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参与小区难点问题磋商承办。按照“半年初评、年终定星”的方式,对业主委员会进行工作考核、星级评定,推荐优秀业主委员会成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等建议人选。 

  安溪县 

  以“小物管”推动“大治理”  

  安溪县积极探索物业多元赋能新模式,以“小物管”精准激活小区“大治理”,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组织赋能”。成立物业管理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物业管理提升工作;出台了县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推行住宅小区公共收益“业账社审”监管模式实施方案等20多份文件,推动物业管理提升;推行社区“大党委”制,成立县级物业服务行业党委,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制定“红色物业十条公约”,推动物业服务企业100%“党建入章”。县领导、科级干部、物业管理司法联盟单位分别挂钩全县140个住宅小区及8个涉物业小区乡镇,一人一“区”、因“区”施策,助力物业管理提升;常态化开展“业主接待日”活动,组织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进邻里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解决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900余项。

  “创新赋能”。梳理汇总问题130余项,形成清单,将“解题”任务分解至各单位,构建“照清单履职、按清单办事、依清单问责”的新格局。建立住宅小区电动车入梯监管平台,实现电动自行车入梯智能预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补交或续交工作,保障住宅小区保修期满后共用部位、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定期筛选业主反映强烈、工作配合度低的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项目经理召回培训。

  管理赋能。探索“大物业”管理模式,将中心城区“老破小”小区整体打包、统一运维,创新“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联动管理机制,破解老旧小区、安置小区物业没人管、难管理问题,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建立住宅小区“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解决物业管理服务质量与成本不匹配的问题。执行公共收益提取(支付)审批制度,依法依规向业主委员会拨付公共收益。

  监督赋能。全面推行“业账社审”及“清产核资”,并依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建立“无公开不审批”机制,理清小区公共收益“明白账”。开展违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违规行为督导检查,处罚存在违规行为的业主委员会人员。

  丰泽区 

  物业管理“四升一降” 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自丰泽区物业管理“四升一降”(党组织覆盖率提升、业委会组建率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提升、投诉件下降)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小区业委会组建率提升35.6个百分点、达71.9%,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提升11.8个百分点、达80.1%,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月均投诉量下降35%,物业服务品质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从理顺机制入手,由常态管理转向长效治理。建立上下贯通联动机制。出台“四升一降”行动方案,成立物业管理立行立改工作领导专班,下设8个职能组,抽调17名干部集中办公,每日研究会商、每周专题调度。建立干部包干小区机制。采取“区领导分片挂钩、部门包干小区”方式,推动28名区领导、312名科级干部、463名民警、67名法官下沉分片挂钩所有小区。建立日常监督长效机制。根据“有人管事、有章理事、监督考评”长效机制。梳理小区治理各方主体工作职责,划定职责边界。针对业委会及公共收益,制定相应管理规约,确保规范运作;针对物业服务企业,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开展星级评定,推动物业服务品质提升。 

  从关键领域入手,由基础薄弱转向全面覆盖。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加快补齐短板,推进落实住宅小区“10件实事”,把2383名物业保安的身份信息纳入公安系统审查并进行全覆盖培训。从投诉量最大的领域入手。对今年以来投诉件进行全面梳理、逐项解决,降低群众投诉量。投诉量最大的物业管理、房屋建设、消防安全、噪声污染、市容市貌领域投诉件逐步下降。从基础最薄弱的小区入手。针对75个重点整治小区开展第一轮全覆盖执法检查,共发现问题968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6份,督促整改943条。 

  从家园共造入手,由单向发力转向齐抓共管。联合执法践行法治。出台赋权指导文件,将首批13条小区物业管理行政执法事项下放街道。制定联合执法处置方案,每月至少开展2次联合执法行动。已开展执法行动2503次,开具执法文书233份,立案处罚106宗。和睦邻里倡导德治。打造“党建+”邻里中心阵地,新建投用邻里工作站254个。全方位开展宣传造势,宣传视频点击量超37万(次),图文阅读量超28.6万(次)。监管资金促进自治。公共收益整治上,开展联合执法行动9次,已督促222个物业小区完成公共收益专户开设,专户开设率、季度公示率、审计率、占用公共空间整改率均达100%。 

  惠安县 

  探索监管平台  管好“沉睡资金”  

  惠安县紧盯公维金“征、管、用”三个重点环节,依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智慧监管服务平台,首创公维金二维码,嵌入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微信群,实现“一码统览、数字监管”,防范公维金底数不清、管理缺位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结存公维金5.29亿元;受理公维金申请26宗,累计拨付83万元,惠及8个小区、7450户。 

  聚焦“征”的环节,实现阳光晾晒。一是摸清底数。在全市率先开展公维金归集整治专项行动,将公维金归集、增值、使用、结存等信息录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完成157个住宅小区数据摸底和归集,结存总额5.29亿元。二是双码晾晒,一方面以奥林水岸、凤凰城小区为试点,将每个楼栋、每个住户的公维金专项资金余额和支取信息,集成到一个“二维码”。线上在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微信群上晾晒,线下张贴在单元楼栋公示信息栏,切实保障小区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将省市县关于公维金管理规定、提取使用申请程序、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集成为一个“二维码”并张贴在小区,让居民掌握支取流程和路径。

  聚焦“管”的环节,实现共管共享。一是专户管理。与银行达成公维金监管协议,严格落实全过程监管,确保账户安全。出台《关于优化代管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款方案》,多轮次洽谈提高存款利率,促成存款利息转入公维金专户滚存,累计增值超550万元。二是联合监管。联动村级小微工程项目监管平台,导入公维金支取情况、工程项目进度等功能模块,滚动推送公维金申领程序、审批进度等群众关注热难点。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开展住宅公维金专项审计,突出“边审边改”,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列明整改清单,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全面闭环。

  聚焦“用”的环节,实现应拨尽拨。一是动态监管。依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智慧监管服务平台,聚合物业服务、专项维修资金、社区透明治理及电子投票等功能,简化提取使用程序,实现资金拨付、申请、审批、查询、监督全流程网上通办。二是即审即批。针对自然灾害、屋面外墙等主体部位受损严重、消防安全重点隐患问题等情况,组织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调度应急物资设备支援小区抢险救灾,支持安居建设。同时,开通住宅公维金申请“绿色通道”,实现即请、即批、即拨。

  洛江区 

  党建引领  绘就“幸福画卷”  

  洛江区秉持党建引领理念,将红色力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肌理,打造和谐有序、服务优质的小区居住环境,为居民幸福生活“加码”。 

  红色架构夯实治理根基。洛江区构筑“街道大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功能党小组—党员楼栋长”五级组织架构,推行“两长两员”服务模式。党建联建聚合力,区委领导挂帅,负责督促并指导小区业委会的组建工作;街道社区党组织广泛动员网格员、“双报到”党员积极参与选举。目前,业委会组建率提升至80%、“红色业委会”覆盖率66%。同时,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常态化沟通协作,联席会议、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小区吹哨、党员报到”蔚然成风。党员担当“架心桥”,党员楼栋长化身居民“贴心人”,主动投身居民纠纷调解、业委会事务,精准捕捉物业管理盲点、治理堵点、民生热点,三盛·四季公园(一期)年均处理矛盾、解决需求超1800件,办结率100%。

  多元举措攻克管理顽疾。为有效解决物业管理难题,洛江区打出多元“组合拳”。联合执法显力度,组建多部门联合的住宅小区治理应急处置协调工作专班,消除小区水电气、消防、交通等乱象,落实“部门执法进小区”,精准发现并解决问题200余个。信息公开塑信任,直击信息不透明痛点,严抓物业服务事项公开公示,涵盖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公共收益收支等关键信息。专项整治侵占公共收益行为,规范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流程。星级评定树标杆,探索“党建+物业”模式,指导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成立党支部,强化党建、业务“双指导”,将党建表现纳入小区星级评定范畴。

  创新服务增添民生温度。紧扣民生需求,洛江区定制多元“服务套餐”。“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进小区,法律工作者公示信息、按需“接单”,提供法律咨询、援助,物业服务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8.8%、满意度同比上升11.24%。“三区联创”进小区,聚焦“组织共联、队伍共管、资源共享”开展“三区联创”活动,社区、园区、厂区携手,既解决联创难题、落实便民服务,又促进人员交流、助力就近就业。“物业+养老”进小区,洛江区三盛·四季公园(一期)率先探索“物业+养老”新路径,通过整合小区现有资源,打造“1公里服务圈”,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德化县 

  能人志愿者为小区治理赋能  

  德化县积极统筹各类能人力量,以党建引领推动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把小区打造成有质感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党建引领“邻”聚力,能人由“个体”走向“团队”。打造基层“主心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合共建单位等设立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社区能人的挖掘和日常管理工作。组建能人“人才库”,挖掘一批热心居民、意见领袖、社贤能人,目前有700多名小区能人登记“入库”,涵盖理发、家电维修等10多个不同领域。培育能人“先锋队”,结合小区能人骨干特长等,组建邻里帮帮团等能人服务队54支,常态化开展“邻里小事互帮互助”便民服务活动251场次。

  坚持服务“邻”距离,居民由“陌邻”变成“睦邻”。开门问需听民声,实行“小事小区议、大事社区谈”两级议事机制,围绕小区管理等内容,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能人联议解难题,针对小区活动场所少、居民交流少,组织小区能人共同扮靓小区邻里空间,推动小区建设邻里议事厅、百姓大舞台等场所,丰富小区居民业余生活。邻里互助暖人心,引导能人和小区居民发挥个人兴趣和优势特长,在家电维修、子女教育、法律咨询等方面甘当志愿者,主动为小区邻居提供帮助,面向小区居民开设技能教学“兴趣班”,传授生活“小窍门”。

  守望共建“邻”动力,居民由“观众”化身“主角”。“小善行”弘扬“好风气”,定期召开能人服务队工作交流会,总结经验、交流成果,对表现积极、作用发挥明显的能人,进行选树宣传,并在相关评选中给予倾斜。“小积分”兑换“微幸福”,建立能人积分管理办法,引导能人积极使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服务项目、社区周边商铺现金优惠券以及活动室优先使用权等,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小资金”撬动“大保障”,开展“爱心幸福城”创建活动,开展陶瓷作品爱心竞拍活动,为全县小区志愿服务、慈善活动等提供资金保障,为小区能人、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坚强保障。

  石狮市 

  推行“大物业”  助力小区治理  

  石狮市出台方案、成立专班,推进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聚焦做好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聚力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坚持党建引领,小区事务有了“主心骨”。在全市169个小区全部建立党支部,通过选派镇(街道)、村(社区)干部担任,遴选市直机关干部兼任,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推动291名在职党员、银发党员、居民代表等“回家任职”,担任楼栋长联系群众。发动离退休干部、村社两委等8类重点人群选出14名“一肩挑”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创新建立“小公维金”机制,在原有物业服务费的基础上每月每平方米增加0.2~0.3元作为“小公维金”,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开展宣传解释工作并带头缴纳。同时,定期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议,镇、社区、小区党支部与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共同研究具体使用和管理办法。建立由镇街党组织牵头,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四方联席”制度,共协调解决安保、绿化、卫生等10类问题369项。

  穿透治理力量,邻里难事有了“帮帮团”。组建95支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医疗服务、消防安全等6方面群众需求建立小区“供需项目清单”,认领健康指导员、安全巡查员等志愿岗位279个。建立小区能人信息库,挖掘律师、教师、医生等440余名小区能人贤士,提供法律援助、义务看诊等互惠互助服务2561余人,评选文明楼栋、五好家庭、优秀志愿者等各类荣誉称号110余个。发动热心业主担任“咱厝楼哥楼嫂”,排查化解住宅小区邻里等小区纠纷矛盾126起,打造金牌调解工作室8个。

  整合多方资源,共建共享有了“新气象”。深入开展“三区联创”活动,探索“大物业”服务模式,引导多个安置小区联合“打包”物业服务,实现小区间人力物力共享、灵活调配,既降低服务成本又提高服务质量,以物业规模化实现小区效益化。推动市直单位、金融机构、国有企业与小区结对共建,联合开展“邻里集市”、主题党日活动等86场,为小区居民提供义剪、义诊、政策宣传等服务,下沉帮扶资金200余万元。盘活小区闲置公共空间,建设“邻里微家”“金邻学堂”等共享活动场所56个,常态化开展邻里文化活动175场。

  永春县 

  结对帮扶促提升  展现行业担当  

  永春县积极创新物业管理提升模式,充分发挥建筑行业与物业管理行业“近邻”的优势。开展“建筑企业+物业小区”结对帮扶模式,在小区硬件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好“先锋者”,构建四级“帮扶体系”。构建“建筑业协会—建筑企业党支部—企业党支部书记—企业党支部党员”四级组织体系。精准摸清需求。对小区物业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摸排,形成一区一策情况表,切实摸清每个小区“少什么、缺什么、要什么”的问题。精准开展结对。通过建筑业协会对全县建筑企业进行再梳理,明确各建筑企业“有什么、什么能、干什么”,再根据一区一策情况表进行配对,68家建筑业协会会员单位与68个住宅小区全覆盖结对。精准畅通联系。建立建筑企业党支部书记与物业小区党支部书记定期碰头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实施效果。

  做好“内行人”,解决四类“关键小事”。采用“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多元化鼓励模式,解决部分老旧小区“资金不足、技术薄弱、人员偏少、设施老旧”四类“关键小事”。“有钱出钱”——部分建筑企业为小区的建设和改造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中博城建工有限公司挂钩魁星花园小区,为小区改造出资40万元。“有智出智”——建筑企业发挥工程技术优势,派出建筑工程师对小区的房屋结构提出加固和改造建议。“有力出力”——建筑企业派遣维修工人参与小区基础维护,修复君悦江山小区路面破损面积200平方米。通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承接金榜嘉苑、盛福新苑等安置房、保障房小区的物业服务。“有物出物”——创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对桃东新村的绿化、路灯进行提升改造,修缮用电50余盏,打造绿化面积340平方米。

  服务“好帮手”,化解四个“头痛难题”。针对部分住宅小区因建设时间较久而频繁出现的问题,建筑企业派出精干力量助力化解“头痛难题”。助力历史遗留办证。儒林雅苑小区因历史遗留原因尚未办理产权证,华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派出资料员无偿代办,解决小区106户居民1.14万平方米的急难愁盼问题,已完成总确权登记。协助修复小区外墙脱落。锦江花园小区挂钩企业创永建筑工程公司,派出专业队伍维修小区外墙贴砖脱落问题100余平方米。协助修复房屋渗水。中博城建工有限公司派出专业维修队伍,为魁星花园小区业主修复外墙渗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