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社区地处晋江出海口,作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泉州港的重要节点,自唐宋起便形成了以渔业、码头货运为核心的独特地域文化。2020年获评省级传统村落以来,秉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惠及民生”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政府主导、国企搭台、市场运作、家园共造”路径,系统推进建筑修缮、业态活化、文化传承等工程。
(一)规划引领,夯实保护根基。成立区领导牵头的保护提升指挥部,构建“指挥部+国企+自治组织”三级联动机制,明确打造闽南特色文旅休闲村落的发展定位。聘请专家团队开展3个月的深度调研,已完成《福建省级传统村落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保护发展规划(2024-2040)》,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为传统村落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定依据和行动指南。
(二)匠心修缮,守护文化肌理。优选资质设计单位,对黄氏古厝等重点建筑实施“一幢一策”精细化修缮,严格遵循“修旧如故”原则。招标古建筑施工队伍,采用传统材料工艺修缮,特邀名匠开展“蚝壳墙”砌筑培训,储备本土技术力量。创新“错峰施工、分段推进”模式,设置标准化围挡与垃圾堆放点,实现施工与民生、旅游互扰最小化。

(三)多元活化,激活发展动能。实施差异化活化策略,构建“文化遗产路线”为轴心的多业态互补发展格局:延续海华路817、799-1号等住宅功能,维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将蟳埔路264号、百年红砖楼及蚵壳厝打造为簪花旅拍馆,融合建筑特色与蟳埔女民俗文化;引入台湾文创团队,发展文创、展览、茶艺等新业态;依托顺济宫蟳埔民俗馆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改造海华路773号为新中式网红茶馆,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规划“一街两带三区”布局,推进“泽里有戏”非遗剧场、簪花里市集、“浔海乐游”海上游艇、橘若?思源水塔等“十大提升工程”。2025年蟳埔社区上半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国庆节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初步形成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四)共治共建,完善保障体系。丰泽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成立泉州丰泽蟳埔商业管理公司统筹运营,组建行业协会规范服务标准,创新“蚝壳边”五同自治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共建格局。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线缆入地、交通智能提升、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非遗小剧场、主题民宿等设施,同步改善人居环境与旅游体验。
(五)文化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构建产学研传承体系,与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共建蟳埔女习俗研究基地,编写《蟳埔女习俗》校本教材,推动非遗进校园。发布全国首个《蟳埔女文化“簪花围”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培育头饰、服饰、金饰制作及造船技艺等各类传承人、技能大师20余名。全球首发“蟳埔”视觉识别系统,完成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推动簪花亮相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巴黎奥运会、伦敦工艺周等40余场国际活动,传播至30多个国家。与主流媒体合作推出《最美蟳埔女》系列报道,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超5亿次。创新“簪花+”产业模式,联动匹克、嗨玩购等20余家头部企业,开发文创产品200余款,推出“簪花+安溪铁观音”“簪花+永春香道”等跨界产品。
蟳埔村的实践证明,传统村落振兴需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政府与市场协同、文化与产业融合、社区与居民参与”,践行“最小干预、点石成金”理念。这一模式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与民生改善的共赢,为沿海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