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日期:2020-07-24 15:51 浏览量:
 

泉州市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

 



今年以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厅迎接世遗大会“一城七线、八大行动”部署,以重点扶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为重要抓手,推动历史文化保护新提升。全市17个省级重点扶持镇(村)编制改善提升“一镇一村一方案”,建立“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09亿元,现已完成投资2.56亿元。市级安排市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1300万元,对今年工作进度较快、情况较好的第一批6个名镇名村按照300万元/镇、200万元/村的以奖代补,撬动县级财政及社会资本投资。


峰尾镇诚峰村“内引外联一盘棋”守住原乡味道。

峰尾镇诚峰村同期列入2020年福建省和泉州市重点扶持项目,获得省市奖补资金700万元。诚峰村深度融合渔港和古城优势,在市、区住建部门的指导下,“内引外联一盘棋”,发展产业留住乡愁。

“内引”: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古城保护,留住原乡味道,动员乡贤志士参与渔港经济区和古城旅游开发建设。

“外联”:通过与市、区资源规划局党建联建,获得汪勃、董卫两位大咖团队及市古城办、规划院等支持,走出去学习取经,开展团队驻点陪护,外部智囊保障有力度。

“一盘棋”:把村庄发展纳入全镇大盘,文化与环境守住乡愁,渔港与古城协调发展,保护与开发科学推进。截至7月底,完成年度投资1033万元,推动古城古街整治、历史建筑修缮、保护规划及一批民生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灵秀镇华山村“四字诀”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修缮。

保护规划突出“留”字。委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中国传统村落华山村的保护规划工作,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等融入到规划全过程。

修缮保护突出“守”字。对传统建筑保护实行“不征收、以修代租”的创新模式,让不同年代的建筑都留存下来,守住村落历史的完整性。目前10幢传统民居、渡槽及景观提升工程已完工。

环境整治突出“清”字。开展以“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为主要内容的家园清洁行动,引导村民共同维护古村落良好卫生环境,累计拆除临时搭盖、老旧厂房达2万余平方米。

景观营造突出“耕”字。打造“华山归园田居”原生态自然风光和古朴沧桑人文景观,开展亲子开心农场认植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农耕融合。

 

安溪县湖头镇牢牢把握“保护、传承、挖掘、激活”这一主线,抓住名相故里文化,铸就城镇灵魂。

“保护”:成立湖头古镇保护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定期会商推进工作进展情况,申请专项债券1.5亿元,用于李光地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修缮、保护、环境整治及景观提升。

“传承”:与泉州师范学院签约“传承弘扬李光地文化”项目,推动打造全省首个政德主题文化馆。

“挖掘”:与县文旅集团成立联合开发公司,作为湖头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运作平台,策划旅游线路及宅祠展示,深度挖掘明清古建筑群保护利用内涵。

“激活”:加大招商力度,对接深圳华侨城等文化旅游集团,筹备不少于3亿元的建设资金,为盘活资源,强化乡土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注入活力。

 

国宝乡佛岭村积极探索传统建筑活化利用

国宝乡佛岭村2020年列入福建省重点扶持项目,获得省级奖补500万元,佛岭村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三资”管理运行模式,盘活利用闲置的古厝、古桥、宗祠等,促进传统村落与旅游产业、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融合发展,在遵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原则上,结合当地非遗文化,打造以“一书一纸一故事”为主题的海丝文化交流基地,展出村庄文史资料、祖训家规、民间藏品、历史遗迹,寓教于乐。实施“集体运作、单栋分租、逐片推进”开发模式,通过活化利用,打造具有浓郁闽南山区古村落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截至目前,已推动完成修缮古民居10多栋,其中海丝文化交流基地已经对外开放,福美堂、古外民居民宿正在试营业;完成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道路改造工程等民生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