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系统性规划
精心编制安溪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片区控规、城市设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参与评审,借智借力设计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空间,编制城区城南片区、罗内片区和剑斗新镇区等区域控规,启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1个专项规划编制,开展炭坑内片区、同美工业园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和140个村庄规划编制,确保各重点部位与上位规划相衔接、与周边区域相协调,引领城建工作高水准落地。
02.前瞻性布局
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公共服务等发展需要,改旧城、建新区一体推进,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现代新城。比如,计划投入35亿元,启动1135亩的参内镇学院路以北片区更新,规划建设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参内移民安置区,以及道路、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交通便捷、适宜居住的品质小区,助力城东新城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4.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32%。
03.引领性打造
紧紧扭住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大项目,重点攻坚、持续突破,为项目大盘筑牢“压舱石”。充分发挥交通先导、带动作用,规划建设安溪县综合立体大交通(大三环)项目,总里程约63公里、总投资约70亿元,“十四五”末闭合成环后,将使中心城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人口超60万,达到现代化中等城市水平,并带动构建“一核一辅多带”县域发展新格局。特别是,紧抓高速安溪出口路网工程(总里程约4.9公里、总投资约7.1亿元)这一关键节点,统筹考虑交通、水利、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创新“高水高排”方案推进子项目炭坑溪整治,高速出口路网工程建成后不仅将极大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延伸安溪城市圈脉络,呈现出一个具有茶乡特色的城市“门户”。
抓调度,确保提速有效
着力构建重点工作督查调度制度,强化项目管理,推动项目提标、提速、提效,全面提升城市“精气神”。
01.节点化推进
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尽早”原则,会同各业主单位,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各个节点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倒排工期、优化工序、打表推进,特别是综合运用“模拟审批”“下沉审批”“抓征迁交净地”等手段,加快审批和要素供给效率,带动项目建设全链条提速。
02.专班化解难
践行“1234”工作法,深化落实重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对体量大、难度高的项目,逐一由县级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主要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下沉一线联合办公、现场督办,必要时提级调度,确保及时解决好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问题,今年来,现场指导解决项目难题26条,提出指导建议95条。
03.制度化督导
健全完善“周督导、月通报、季拉练、年考核”督战机制,加强对“抓城建提品质”项目督查考核、通报晾晒、现场观摩,对推进不力、成效不佳的单位,逐个走现场、看问题、抓协调,并采取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倒逼落实建设主体责任,持续营造大抓建设的浓厚氛围。
抓突破,确保攻坚有成
坚持重整、盘活、整治并举,因地制宜有机更新,唤起城镇新活力。
01.重整续建烂尾楼
采取府院联动、国企参与模式,由县属国企兴泉铁路开发公司担任重整投资人参与万城置业公司重整,积极推进停工6年的万城壹号烂尾楼重整续建,成为泉州地区第一个成功重整案例,也是全省首例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清算重整并同步实现“交房即交证”的项目。
02.盘活低效用地
聚焦闲置多年的旧制药厂地块,引进领秀公司策划建设领秀云城项目,打造集研发、设计、孵化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社区”“创新街区”,全面提升城市和产业的“年轻力”。项目规划面积87.4亩、建筑面积17.4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已完成投资7.25亿元,完成投资比例145%。
03.整治集镇环境
重点推进福田乡、祥华乡、虎邱镇等3个乡镇的集镇环境整治,强化镇区裸房整治、风貌协调改造、环境卫生整治、污水管网提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整治工作。截至8月底,3个集镇环境整治已累计完成投资6080万元,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