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大仑东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近年来,泉州市住建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以“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为抓手,立足行业特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凝聚共建合力,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协调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厚植文明之“基”
党建引领是文明创建的植根之土、固本之源,只有夯实党建根基,坚持培本固元,才能让文明之花永续盛开。
一是擦亮党建品牌。泉州市住建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强基固本、融合赋能、服务为民”为主线,全面启动“泉心住梦”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通过打造“一品牌、多载体、全链条”的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住建领域落地生根。创新“支部+先锋”和“项目+担当者”工作模式,组建5支“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选树“担当者”4名,有效激发党员干部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累计出动“轻骑兵”服务1100余人次,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380多个,助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推动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抓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动能。
二是激发党建活力。为进一步释放党员潜力,增强党员主动性,泉州市住建局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创新学习形式,不断深化党业融合,推进实施“党建搭台、业务唱戏”举措。近年来共举办住建微讲堂11期、“小”说城市更新微讲堂9期,常态化开展青年干部读书会、座谈会,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发动全局上下针对住建领域难点、堵点问题建言献策,征集“好点子”231个,评审“金点子”15个,推动形成房票试点等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建章立制、改进作风、解决问题、为民办实事,“四下基层”解民忧工作法被人民网专题报道,“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得到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肯定。
聚焦内外兼修,涵养文明之“蕴”
文明风尚,犹如城市的精神内核,需立足行业特色,着眼于微末,实践于日常,方能蔚然成风。
一是外塑城市风貌。围绕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目标,泉州市住建局始终坚持“留形留魂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这一理念,守住质量安全和民生保障两个方面,关注解决现实需求、坚持原真保护、创新资金运作三个重点,因地制宜探索出“六微六保”“绣花”施工等50项不扰民措施。创新建立传统建筑风貌库,规范区域建筑采用传统工艺、古旧构件进行原真性修复;革新古城历史地段管线布局方法,采用“管线立排法”“井中井、盖中盖”等技术手段,实现管线下地、雨污分流。系统推进古城综合整治提升,开展街巷环境整治、水环境综合治理、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功能疏解和业态提升等工作,让古城更有“烟火气”。

▲永春县吾西村:
新农居项目营造“灰瓦红砖白墙”的闽派民居意象
二是内育文明风尚。积极运用各类载体宣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为抓手,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方式,常态化抓好在建工程围挡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开展住建领域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中介机构整治提升活动,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推动诚信建设常态化。在建筑工地、物业管理小区及窗口服务单位等场所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制止在小区公共场所焚烧损绿、噪声扰民、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推动时代新风尚深入人心。
三是践行绿色理念。开发运用“智慧住建”平台,整合省、市及局内部各个系统数据,形成涵盖对内、对外12个大类专题数据库,73类数据资源的统一平台,实现行业领域各类业务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应用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支撑。全面推广使用闽政通办公OA系统,实现低碳办公。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联合闽南理工学院成立“泉州市城乡建设双碳产业学院”,在全国住建行业首创“政、校、企、会”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协同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推广新型建造方式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各项工作指标位列全省前列。
聚焦主责主业,落好文明之“棋”
城市发展理念蝶变,只有立足主责主业,最大化惠民利民效能,才能夯实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基础。
一是城市建设破局提速。聚焦提升城市能级和中心市区首位度,出台关于中心市区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决定,构建“1+6”城建指挥部体制,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统筹机制,推动中心市区“破散向聚”。以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为目标,实施“跨江发展、跨域融合”“古城保护、新城集聚”战略;以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提质提速。推进全市24个重点片区更新改造,建成投用市公共文化中心“四朵花瓣”、北滨江公园、城东至北峰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城市能级和颜值全面提升。
二是村镇建设特色彰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打造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开展“裸房”整治,持续改善乡村风貌。按照“点、线、面”思路,统筹实施县域、镇、村历史文化保护,引进非遗、文化行馆等文创平台及特色餐饮、民宿等业态,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建筑群给予成片保护,对部分散落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打造了一批以梧林传统村落、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闽南文化新地标。科学划定连线成片的历史文化保护带,打造以县域为单位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展示面,晋江市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崇武镇、岵山镇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

▲泉州金鱼巷:多彩民俗闹元宵
三是物业服务品质跨越提升。围绕“四升一降”(党组织覆盖率提升、业委会组建率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提升、群众投诉件下降)目标,全力开展物业管理提升专项攻坚。推动全市住宅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党组织全覆盖,业委会成立率从2024年初的40.5%提升至98.8%,党员半数以上业委会占比85.4%,位居全省第一;推深做实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小区“四方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小区治理“司法联盟”,推动“三官一律”进小区,多元共治提升小区综合治理水平;完成1519个物业小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1579名物业项目经理评星、1222个物业小区星级评价,推动物业服务“质价相符”;2024年物业信访量同比下降46%、12345平台物业投诉量同比下降22.2%;住宅小区物业费缴交率同比提升5.6%,达到79%,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联合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全国首个“政、校、行、企”共建的物业管理公益性特色学院,为物业服务行业注入“人才活水”,积极探索“政府引导、校行协同、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新路径。
四是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多措并举。不断完善以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实物配租和货币化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模式。探索“政府+市场”“国企+民企”等多元筹建机制,积极探索推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阶梯式供给模式。围绕“做精品、做亮点、做示范”思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模式连续3年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形成可推广、可持续、具有泉州特色的发展模式。创新“存量房源+货币补贴”模式化解公租房轮候难题,将空置国有资产改造为市场化定向房源,实行“政府限价+梯度补贴”,有效破解中心市区公租房轮候家庭多、轮候时间长等突出矛盾,实现资产盘活和轮候化解“双赢”、财政支出和供应时间“双减”、直接投资和税收收入“双增”。升级人才安居保障政策,实施“一免两减三保租”六年阶梯式租金优惠,累计筹集建设各类人才住房2134套,为2106名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优惠政策,实现青年人才“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
五是安全底线夯实固稳。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持“实体隐患防控和内控体系建设”并重,持续深化危大工程安全专项整治。采取“政府+高校+企业”协作模式,修订印发《泉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提升指南(2.0版)》,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项目-预拌混凝土企业“延伸检查”机制,重点加强建筑用砂使用监管,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海砂行为。全面推广《泉州市房建市政工程施工围挡外架立面提升图例》,规范装配式钢结构围挡公益广告,进一步提高文明施工标准化水平。2021年以来,共有3个项目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8个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奋进新征程,实干启新篇。未来,泉州市住建局将继续秉持为民建城理念,以常态长效守护文明成果,坚持在党建引领上再深化,在品质提升上再发力,在惠民利民上再突破,奋力绘就21世纪“海丝名城”的新画卷。